夏季本是天然氣需求的淡季,但在部分省市按照國家發改委7月10日開始上調非居民用天然氣價格的要求調整了門站價格(天然氣出廠價+管道運輸價)后,許多加氣站門口排起了長隊。目前,全國的平均門站價格由調整前的每方1.69元提高到1.95元。
福州鰲峰洲加氣站的工作人員告訴筆者,加氣站的利潤直接受到門站價格的主導,門站價格的提高將直接傳導到加氣站的成本上,但由于終端的銷售氣價依然受到地方物價局的管控,加氣站無權自行漲價,“兩頭堵”的情況使得加氣站為保障利潤不得不在物價局允許加氣站漲價之前囤氣惜售。
目前隨著市場價格浮動的LNG出廠價也“不甘示弱”,順勢而漲:7月底,中石油曾內部計劃將中石油供應的LNG工廠原料氣價執行各地增量氣最高門站價格,且中石油內部企業將先行到位。如果執行上述調價方案,其工廠獲得的LNG原料氣將達到2.48元/方,而目前其獲得的LNG原料氣價格僅為1.2元/方,價格漲幅超過100%。
“實際的漲價幅度傳導到終端可能也就20%-30%。”中石油海外開發公司相關人士在接受筆者采訪時表示:“因為許多工廠已經預計原料緊張,提前漲價了。”
這一漲價幅度得到了卓創資訊天然氣分析師王曉坤的核實。他表示,中石油調整的是LNG工廠拿氣的價格,而從5月1日到7月底,全國LNG出廠價每噸已經平均上漲了995元,也就是說在中石油宣布調高氣源價格之前,LNG工廠就已經為今后的成本上漲做好了鋪墊。根據已經正式調價的省份的情況,每方漲幅在0.4元左右,折算后每噸大約是600多元。”
8月初,陜西、內蒙古等地LNG工廠氣源出廠價公布,價格已達到1.8905元/方,上調幅度為0.4元/方。
進口氣的價格也由于進口國的漲價順勢而上。經過近兩個月的談判,印度尼西亞向中海油福建莆田接收站供應的LNG價格最終確定漲至7美元/百萬英熱單位左右。“每百萬英熱7美元的價格在國際市場上還是偏低,不排除今后有繼續上漲的可能性。”王曉坤說。
加氣站的兩頭“受堵”
氣源價格上漲LNG工廠將承壓?以陜西、內蒙古的調價幅度為例,若LNG工廠氣源成本為1.8905元/方,加上加工成本后,陜西、內蒙古LNG工廠成本在3550-3850元/噸。而目前陜西地區成交4650-4850元/噸,內蒙古地區成交在4300-5100元/噸,利潤空間足夠。“LNG工廠基本上能把成本轉嫁出去,壓力最大的還是終端價格受控的加氣站。”王曉坤說。
“成本增加多少暫時還測算不出來,但漲幅肯定不低。”福州鰲峰洲加氣站工作人員表示。而成本受壓的加氣站暫時也無法通過規模擴張來平衡收益。
福建閩能燃氣有限公司綜合部經理肖本振曾坦言,土地是制約福州加氣站擴張的主要原因,原本計劃在福州四區八縣建設60家加氣站,但就目前的用地交付情況看,兩年內實現幾乎不可能。而至于是否多發展民企投資建設加氣站,一位當地從業人士告訴筆者:“幾乎不可能,首先是成本,氣源價格節節高升,而終端價格還把握在物價局。即使有人愿意往這里面‘砸錢’,他能拿到地嗎?”
今年6月底,福州國土資源局公開掛牌出讓福州市城區三幅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用以解決市內出租車加氣難問題。三塊地共計20.89畝,用途均為建設加油加氣站。但其附加條件也明確表示,三地塊的競買人須為已獲得500部以上(含500部)清潔能源(CNG)出租車牌照的企業。福建省內大部分從事汽車運輸行業的民營企業顯然達不到這個要求。
油企天價謀局天然氣
就在地方加氣站發展舉步維艱之時,三大油企在天然氣板塊虧損的情況下,近期依然紛紛斥巨資謀局國內天然氣領域。中石油董事長周吉平此前表示,今后中石油對天然氣投資額每年高達1400億至1500億元。目前中海油已完成廣東、福建、上海和浙江四個LNG接收站布局,珠海、天津、深圳等LNG接收站今明兩年將相繼投產。屆時,中海油年接卸LNG能力將達到3000萬噸。
而一向在天然氣領域相對薄弱的中石化近期投建的一期工程總投資177.8億元的廣西液化天然氣(LNG)項目目前已經正式開工。據悉,該項目接收站工程一期設計接收能力300萬噸/年,建設4座16萬方的LNG儲罐;二期設計接收能力600萬噸/年,新建2座16萬方的LNG儲罐。
根據王曉坤的測算,三桶油在產業鏈中部接收站集中的投資最高,從福建LNG總體項目投資約300億元來看,三桶油這方面的投資就將超過4000億元。
“這些投資最終還是要通過氣價體現出來。”中國石油大學天然氣專家劉毅軍告訴筆者。王曉坤認為:“基于現在上游的氣源價格不斷上漲的趨勢,在天然氣定價機制不變的情況下對于解決車加不到氣的問題,只有政府直接補貼加氣站或者允許加氣站自由浮動價格這兩種辦法。否則加氣站將難以為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