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前后,我國乘用車市場逐漸完成傳統冷卻系統向智能冷卻系統的過渡。2007年,由中國公路學會客車分會召開的“客車后置式發動機冷卻風扇驅動技術研討會”上,有專家指出傳統的發動機冷卻系統自身功耗,已占到發動機功率的10% 以上,如何減少冷卻系統自身功耗,如何讓發動機發揮更高的效率,也成為了當時業內難以突破的瓶頸。在此次會議上,與會人員普遍認為商用車發動機冷卻系統亟需升級換代。對比乘用車市場,以發動機智能冷卻系統為代表的智能散熱模式終將成為未來商用車發動機散熱的主流。 車輛發動機需要散熱,這是共識。在冷卻系統發展的早期階段,滿足車輛散熱需求是發動機冷卻系統的設計目標。而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汽車技術的進步,傳統發動機冷卻系統的弊端越來越明顯,越來越不能滿足現代汽車的要求。可以說,現代汽車不僅要求其冷卻系統滿足散熱需求,還要散熱效率更高、散熱效果更好、散熱能耗更低。而這就是“智能散熱”的要義——冷卻節能化、冷卻智能化! 智能散熱所依托的是發動機智能冷卻系統。以驛力科技ATS系統為例,發動機智能冷卻系統是一套區別于傳統發動機冷卻系統的新型散熱模式,解決了傳統發動機冷卻系統存在兩個弊端:一個是二元換熱問題,一個是自身功耗高。其主要特點有兩個方面:一是結構,發動機智能冷卻系統采用水箱和中冷器并聯的布置結構,每個換熱器都有獨立散熱風道。二是驅動,發動機智能冷卻系統屬于電控系統,冷卻風扇由ECU控制器智能驅動,按需散熱,節能化。不再由發動機皮帶驅動。這個兩個方面的變化成為發動機智能冷卻系統實現“智能散熱”的基礎。 智能散熱的根本方法是智能控制。現在電子技術、控制技術的綜合發展為商用車智能散熱提供了良好的技術基礎。以電子電路控制技術為核心、單片機為載體的智能控制器已經廣泛應用于汽車制造領域。發動機智能冷卻系統集換熱器、冷卻風扇、智能控制器、傳感器、線束、顯示器及機械部件與一體,分布在換熱器各進出水氣口的溫度傳感器會實時監測并傳遞溫度數值到ECU控制器,ECU控制器內置發動機工作的最佳溫度控制策略,依據實際溫度值控制冷卻風扇開啟、關閉、無極加速等運行狀態。冷卻系統的散熱量只跟發動機的散熱需求有關,不再跟發動機轉速有關,真正實現發動機按需散熱、水氣溫度智能恒溫,保證發動機始終處于最佳工作狀態。 智能散熱源于技術進步,更來源于社會對環保減排理念的日益認同。通過發動機智能冷卻系統實現商用車智能散熱,這樣每年得節約多少石油天然氣等能源的消耗啊?!這是一件造福社會、造福子孫后代的技術更新潮流,也是未來商用車散熱的必然趨勢。 |
文章來源:卡車之家 如有侵權,請聯系QQ2682101 刪除